学校主页

新闻动态

当前位置: 网站首页 -> 新闻动态 -> 正文

践行赛学教融合,我院学子获全国智能无人系统应用比赛佳绩

作者:袁开艳 发布日期:2025-10-23

近日,2025 年全国青少年智能无人系统应用大赛总决赛在上海圆满收官。在九江学院宣传部的大力支持下,电子信息工程学院学子克服经费紧张、场地有限等困难,在 “陆空联合保障运输赛” 项目中斩获全国二等奖,为校争光。据悉,该赛事由中央宣传部宣传教育局(全民国防教育局)等多部门联合指导,中国航空学会、中国兵工学会共同主办,聚焦 “智能无人系统应用” 核心,旨在提升青少年国防教育素养,吸引了全国 106 所院校的 291 支队伍同台竞技、切磋技艺。

一、践行赛学教融合,以自制自研突破无人机控制难题,全方位提升学生实践能力

作为我校首次参赛的队伍,电子信息工程学院参赛团队从筹备阶段便深度贯彻“赛学教融合” 理念,将竞赛挑战转化为实践育人的生动课堂。团队自 2025 年 7 月启动备赛,5 名成员(含电子信息工程学院郝一鸣、王杰、符琪昊、陈明及计算机学院黄祥林、董江)主动放弃暑假休息,在人工智能专业教师的全程指导下,每日投入 10 小时开展技术攻关,实现了从理论知识到工程实践的深度转化。

为突破无人机核心技术壁垒,团队科学构建“分工协作 + 闭环迭代” 模式:划分软件开发、硬件设计、飞行测试 3 个专项小组,形成 “设计 - 迭代 - 验证” 的工作闭环 —— 硬件端自主设计电路板,创新采用碳纤维复合骨架(重量较商业机型减轻 15%),并搭载自主研发的双冗余飞控系统,成功解决自制设备稳定性差、多传感器数据融合难等关键问题;软件端独立编写飞控程序,最终使无人机在 1.5m/s 风速环境下仍能实现 ±2° 的姿态控制精度,顺利完成比赛运输任务。

面对经费预算有限的现实挑战,团队以“实践赋能” 为导向,通过拆解旧无人机获取可用部件、充分利用实验室现有元器件、手工焊接关键电路等方式降本增效,最终仅以 1/3 商业方案的成本,实现了与品牌无人机相当的性能指标。这种 “从 0 到 1” 的自制自研过程,不仅让学生的工程思维、动手能力与问题解决能力得到质的提升,其创新成果还吸引了多家新闻媒体关注,团队成员接受现场采访,生动展现了我校 “赛学教融合” 育人模式的实践价值。

二、以学科竞赛为重要抓手,反向优化课程体系,深化“以赛促学、以赛促教” 成效

本次赛事获奖,是我院长期坚守“赛学教融合” 理念、践行 “学生中心、能力导向、实践赋能、持续改进” 人才培养方针的必然结果,集中体现了学院在应用型专业建设与高素质人才培养上的显著成效。未来,我院将进一步以学科竞赛为纽带,构建 “赛事牵引 - 能力提升 - 课程优化” 的良性循环:一方面,针对性组织学生参与 “全国青少年智能无人系统应用大赛”“全国大学生人工智能创新大赛”“AI 挑战赛” 等高水平赛事,以赛事标准为 “风向标”,倒逼学生主动学习智能无人系统领域的前沿技术,补齐知识短板、强化技能弱项,真正实现 “以赛促学”,激发学生创新内生动力;另一方面,计划系统梳理竞赛中的优秀算法、创新解决方案,将其转化为鲜活的教学案例融入《人工智能应用》、《嵌入式系统应用与设计》、《智能控制技术》等核心课程,推动课程内容与行业技术、赛事需求深度对接,同时引导教师在竞赛指导中更新教学理念、提升实践教学能力,反向优化课程体系与教学模式,达成“以赛促教” 的育人目标。

作为面向全国军地院校在校学生的公益性赛事,全国青少年智能无人系统应用大赛共设置光纤遥控飞行挑战赛、地面反无人机群挑战赛、空地无人协同对抗赛、无人车集群竞速赛、陆空联合保障运输赛五大赛项,本次总决赛由上海市委宣传部、上海市教育委员会承办,为青少年搭建了交流创新成果、提升专业能力的优质平台。我院将以此次获奖为契机,持续深化“赛学教融合” 改革,为智能无人系统领域培养更多兼具国防素养与实践能力的应用型人才。

审稿人:舒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