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月21日至23日,电子信息工程学院胡日新副院长与舒彤老师参加由教育部高等学校计算机类专业教学指导委员会、江西省人工智能学会,机械工业出版社、华东交通大学承办,海光信息技术股份有限公司支持的“2025年新时代高校人工智能通识课程建设研讨会”,会议在南昌东方豪景花园酒店隆重召开。本次会议汇聚了全国百余所高校的教育管理者、学科带头人及企业代表,共同探讨人工智能通识课程的体系设计、教学模式创新与产教融合路径,为推动高等教育智能化转型注入新动能。

当前,人工智能技术正加速渗透各行业领域,高校人才培养面临“AI素养普及化”与“跨学科融合”的双重挑战,在此背景下,本次研讨会旨在凝聚全国经验,探索适应不同院校特色的人工智能通识教育新模式。中国科学院自动化所(中国科学院大学)王金桥教授做了《基于多模态大模型的AI人才生态建设实践与思考》的报告,展示了校企联合开发的AI实训平台,支持基于人工智能多学科交叉融合实践教学;北京邮电大学陈科良教授做了《人工智能通识教育探索与实践》的报告,提出“基础+拓展+实践”的三层课程架构。基础层聚焦人工智能原理、伦理与工具使用,拓展层结合专业特色开发“AI+学科”模块,实践层依托企业资源构建实训平台;华东交通大学黄晓辉教授做了《人工智能通识课程建设与实施方案》的报告,华东交通大学代表强调,课程需结合地方产业需求,如江西省在电子信息、智慧交通等领域的优势,设计特色化教学案例,提出将大模型应用于本科教学水平评估;机械工业出版社韩菲副主编做了《数字教材引领数字化教育发展新范式》的报告,机械工业出版社宣布启动“人工智能通识教育系列教材”编写计划,拟联合高校与企业专家,开发适配不同专业需求的模块化教材。
本次研讨会为全国高校人工智能通识课程建设提供了系统性解决方案,从顶层设计到落地实践,彰显了“交叉融合、因校制宜”的核心理念。随着各省市政策的密集出台,人工智能教育正从“选修试点”迈向“普及深化”的新阶段,为培育智能时代的复合型人才奠定坚实基础。
审稿人:胡日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