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贯彻落实学校2023年“资助为梯·筑梦飞翔”资助育人主题活动,我院在2023年4月至10月期间,开展了“励志强能”实践锻炼项目。通过进行劳动教育、业能力提升等实践活动,引导受助学生崇尚劳动、热爱劳动,将学习与劳动有机结合,鼓励青年学生,理论实践相结合,知行合一。
为将活动落到实处,在前期好的经验的基础上,学院精心策划组织,结合学科特色和专业特点,我院从三个方面入手,切实贯彻“守正创新,知行合一”的办学理念,落实“资助为梯·筑梦飞翔”资助精神。
一是切实增强受资助学生的服务意识。
家庭常用电器义务维修,是我院服务全校师生的特色活动之一。活动期间,开展了两次由电子协会举办的校内电子协会义务维修活动。两次活动中,包含正副会长的15名受资助同学,一直是义务维修活动的骨干。通过义务维修活动,增强了受助学生服务社会、感恩社会的意识,既让学生体验了活动的乐趣,积累了专业维修经验,也为受助学生搭建了服务社会的平台。
另外,通过学生公寓安全值班、公共区域卫生打扫、学院各科室日常值班等,引导受助学生从小事做起,从日常做起,从身边做起,将劳动教育,融入日常生活和学习中,既完成受助同学义务服务60小时的要求,又能达到端正学生劳动态度,强化学生意志品质,提升学生沟通能力、实践能力和团队合作精神的作用。
二是积极培养受资助学生的专业能力。
授人以鱼不如授人以渔,提高受助者的专业能力,是本次活动的重点和难点。在专业能力提升上,我院重点从两个方面入手,一是以应用实践项目为载体,以项目为驱动,让受助学生参与实践项目,提升基本专业技能。以受助学生为主体,组成的学习小组或项目团队,在导师指导下,自主完成项目学习任务,从而掌握一门实用技能,锻炼提高了专业综合运用能力。在电子实训中心,在武良丹、盛健等老师的重点指导下,通过外语接收机的组装生产,LED显示屏组装维修等实践项目,使学生的贴片焊接技术、组装能力、调试技术等基本操作技能,和常用仪器设备的使用、维护能力,得到显著提高。
三是以学科竞赛为抓手,以赛促学,对受助学生开展系统的专业培训,全面提升专业综合能力。
以电子协会为平台,由专业导师主导,通过以老带新,项目驱动,通过近几年的培养,目前已形成包含各年级受助同学的各类技术项目团队。团队的骨干力量,已成为各类学科竞赛的主力。
在实验室、实训中心、学生公寓,学院开辟了各类课外学习、专业实践场所,让广大受助同学能获得各类学习锻炼的机会。通过课外培训和学科竞赛,不仅让受训参赛同学的专业能力得到了显著提升,也起到了很好的示范作用,提高了广大同学专业学习的兴趣,整体效果良好。在2023年全国电子大赛中,仅21级就有18人获奖,其中电子A2111班苏波同学、电子A2133班王志军同学,获得全国电子大赛国家级二等奖和省级一等奖,电子A2112班王文旭、潘刘鹏晨同学获省级二等奖,电子A2111班陈海俊、电子A2133班毕光辉、伍俊豪同学获省级三等奖,这些参赛的受助同学,就是我院“励志强能”的典型代表。
四是认真引导受资助学生的就业观念。
对于受资助学生的就业意识的培养,学院通过引进来,走出去的方式,大力引导受资助学生,树立正确的就业观和工作意识。通过建立多个实习基地,为学生提供实习机会。学院与力源海纳、赛晶科技、恒通自动控制器等本地优秀企业,建立长期合作关系,通过校企融合,服务地方。同时积极开展课程实践、毕业生实习就业、项目研发合作等项目,强化师生与企业交流,以此开阔学生视野,树立积极的就业观。日常工作中,不仅积极组织受资助学生赴企业参观生产、实习实践,也开展假期驻厂实习,并为一些困难毕业生,解决了就业问题。同时,也聘请了企业人员作为学生导师,给学生开展报告讲座,指导学生项目实践和毕业论文。经过这些活动,让受助学生切身感受到企业生产、运营的实际情况,企业用人的期望和标准,从而树立天生我材必有用,从基础做起、吃苦耐劳的就业意识。先就业养家,后择业提升,有机会通过整合资源创业。
做好当前,着眼未来。本次“励志强能”实践锻炼活动,通过实践锻炼,让很多受资助同学在劳动意识、工作能力、专业技能上得到了全面的提高。学院在组织和实施的过程中,进一步厘清了资助工作的思路,探索出了一些切实可行的“资助育人”举措,在以后的资助工作以及日常学生工作中,将积极实践,归纳总结,通过资助育人,切实贯彻资助工作“资助为梯·筑梦飞翔”的主旨精神。
审稿人:徐锋、朱亚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