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子信息工程学院自动化专业为了适应时代发展,加快专业转型步伐,,深化教学改革,提高专业育人效果,于2022年1月10日组织自动化教研室全体教师在竞知楼904开展2021-2022学年第一学期的教学总结与反思交流活动。活动中,教师们积极踊跃发言,任课教师们分别从课程特点、实践环节、教学效果等多方面对所授课程进行了总结与反思,并对如何改善教学环节,提高教学效果提出了自己的看法,为专业课程后期的教学工作起到了很好的促进作用。
首先,自动化专业教研室主任蔡苗苗老师针对获得省级线上一流课程的立项的《可编程控制器》课程提出了自己的看法和意见:她谈到教学中发现学生对课程的实践环节很感兴趣。但是实践教学设备缺乏综合训练设备,缺乏多样性,使得学生在实践中无法得到贴近实际情况的有效锻炼,后期如何加强与产业联系,根据产业需求,及时更新现有实验设备,改进实践环节等会是课程建设的重点;彭辉老师谈到《工厂常用电器控制》是可编程控制器PLC的前置课程,课程难度不大。大部分学生对电气控制线路设计与实验较为感兴趣,但对知识的掌握程度不够好,实验内容深度不够,在今后教学中可以尝试将该课程与PLC结合起来,综合运用,提高学生的实际动手能力;张波老师指出《传感器与检测技术》的授课过程中,教师使用学习通增强学生参与课堂活动的积极性,教学效果较好,学生对传感器的基本概念和基本原理掌握较好,但是对传感器在实际中的应用不是很熟练,在今后的教学中,教师应该及时调整教学方法,增加项目驱动任务,使学生能将理论更好地应用到实践中,提高学生的实践能力;游芳老师提出《现代控制理论》课程理论性较强,数学基础要求较高,因此大部分学生对课程不太感兴趣,但是经过引导和练习,对知识的掌握程度尚可。课程教学与实践联系不多,在今后教学中可以尝试将该课程在实践工程中的实例结合起来,综合运用,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和问题解决能力;罗东云老师认为《PROTEL设计》需要注重培养学生独立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在今后教学中准备尝试将项目直接引入教学内容,通过教、学、做相结合的教学模式,从应知、应会两个方面进行教学;并通过问答讨论和课前预习来提高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主动性,通过课后练习来加深理解课堂内容,更好地掌握理论知识;石俊老师提到《工厂供电》是一门不仅仅涉及工厂变配电专业知识的课程,结合部分学生在不同行业的就业,在以后教学过程中更多引入在不同领域的应用。这个学期重点补充了国内几个超高层建筑中变配电所的项目设计的横向比较,起到了较好教学效果。
交流会中教师们畅所欲言,积极为提升学生专业兴趣,改进专业课程教学效果献计献策,对自动化专业转型后的课程建设奠定了良好的基础,充分体现了自动化专业以生为本,以培养创新型应用型人才为目标的教育理念。